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入秋,身体好像就变“虚”了!莫名会感到身心俱疲,睡也睡不够,干活也有气无力的...
不少朋友,在这个时候还会出现:
手脚冰冷、气虚无力;
一吹风就头痛、流鼻涕、感冒;
晚上睡不好,早上起不来……
这些症状就是我们常说“一夏无病,入秋三分虚”。
你属于哪种“虚”?本期固生堂邀请龙家俊主任为您解读:如何为身体补回满满元气~
你是哪种“虚”?
“虚”主要源于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这四种体质,身体的各种“小信号”也会告诉你“虚”在哪里~
01
气虚:
精力差,多“懒人”
气是人体的能量,气虚就好比燃料不足,人就会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软趴趴的,提不起精神,干啥都没劲。
?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懒”:
懒得动、懒得说话;
一动就累,一动就喘,一动就出汗;
怕风、容易感冒;
总是腹胀腹泻。
造成气虚有两个原因:一个先天不足(遗传所致),一个后天失养,包括:
大病、久病、衰老;过度劳累、熬夜;久坐久卧,缺乏运动;过度吃生冷、油腻食物或长期节食等。气虚调理的重点:培元补气,同时要减少损耗。减少熬夜、久坐等耗气行为,适量运动。
饮食可以常吃:山药、茯苓、薏米、白扁豆、鸡肉、大枣等食物,以及黄芪、西洋参、党参、五指毛桃等药食两用之品。
气虚的人要少吃:萝卜、山楂、大蒜、芫荽(香菜)、薄荷、槟榔等破气耗气的食物。
02
阳虚:
畏寒,手脚凉
阳虚是气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如果说气是人体的燃料,那么“阳”就是燃烧的火苗——燃料不足,火苗自然就变小了。
?阳虚=气虚+怕冷:
脾阳虚的人容易拉肚子,总是腹胀腹泻;
肾阳虚的人腰部总觉得有冷风吹似的;
心阳虚的人容易出冷汗、唇色发青发紫;
肺阳虚的人到了冬天咳喘加重等等……
造成阳虚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贪用空调、过食冷饮,以及凉茶、抗生素等寒凉药的过度使用,都会让阳气的小火苗大受影响。
阳虚调理重点:温阳、散寒。
饮食上,阳虚的人可以多吃温补的食物,如生姜、羊肉、桂圆、红枣、荔枝、肉桂、核桃等食物,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生冷、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另外动则生阳,阳虚体质的人一定要动起来,运动强度依体力而定,微微出汗为宜,也可以通过泡脚、艾灸来温补阳气。
03
阴虚:
多燥热、上虚火
“阴”就像滋养万物的甘露,长期不降雨,就容易干旱甚至引发火灾,阴虚也是这样,身体长期缺乏阴液的滋养,就容易出现干燥、“上火”的表现。
?阴虚=燥+热:
燥:口干舌燥、干咳、小便短黄、大便干燥……
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燥热失眠等。
阴虚的形成原因:
过食辛辣燥热食物,无辣不欢的人很容易阴虚;房事过度,纵欲耗精;熬夜、过劳、精神压力大等等。调理方法:因为阴虚的“火”是虚火,清热泻火的药物不能治本,反而可能加重“虚”的症状,导致阴阳两虚。阴虚的调理需注重益气、养阴。
像桑椹、百合、枸杞、藕、鸭肉、石斛、玉竹、雪梨、黄精等都有益气养阴的作用,日常可以适当多吃。另外要尽量饮食清淡,少吃辣椒、胡椒、洋葱等辛辣食品。
04
血虚:
营养不良、脸色差
血虚就好比营养液不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濡养,渐渐就会干枯、营养不良。
?血虚=营养不良、面色苍白:
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指甲颜色淡;
眼睛干涩、皮肤粗糙、头发枯黄、大便干燥;
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脱发白发,甚至手脚麻木……
失血、久病、思虑过度的人群容易血虚,比如女性产后,会出现一系列的血虚表现。
血虚可以多吃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猪肝、猪血、乌鸡等。
几种虚都有?
4道药膳帮你恢复元气
虚证如果不重视,很快就会发展为两种以上的虚。现代人单纯的虚证很少见,两虚倒是能占七八成以上。
1
气虚+血虚=气血两虚
气血是互生互用的,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化气,时间久了就会发展为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的人不仅有神疲乏力、精神恍惚等气虚症状,还可见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失眠多梦等血虚表现。
多见于久病、产后调养不当、长期疲劳过度,或是年老体弱的人。调理宜采用益气生血、气血并补。
黄芪当归乌鸡汤
乌鸡肉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煮熟后调味食用。
可补益气血,固肾调精。
适用于年老体弱、大病初愈、月经过多之气血不足、肾气亏虚者。脾虚气弱,体倦乏力、常自汗食少、易感冒者也可食用。
2
气虚+阴虚=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指气与阴都不足,既有头晕、乏力等气虚表现,又有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
热性病或某些慢性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气阴两虚。夏秋季节,出汗多了,耗气伤阴,也会形成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体质的人,要抓住秋冬养阴季,好好补充夏季的虚耗。
西洋参山药水鸭汤
西洋参10克,山药30克,生姜3片,水鸭半只。
先将水鸭切件焯水,然后将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适量,用中火到慢火煲汤。汤成后,食盐调味即可。
健脾益胃,滋阴强身。
阴虚瘦弱者,常见面色萎黄、肌瘦肤热、腹胀食少、饥不欲食、唇干少饮、手足烦热、舌淡红、苔少。
西洋参甘凉,能够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山药甘平,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水鸭养阴效果好,三者共同起到健脾、益气、养阴的作用,调理气虚兼阴虚的状态。
3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都有,是怎么回事?」
其实和你一样的人不少,中医常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阴损阳,阳损阴,导致阴阳两虚:冬天比别人怕冷,夏天比别人燥热。
阴阳两虚还常表现为上热下寒:上半身有口干舌燥、虚火等阴虚表现,下半身却是畏寒、腹泻、脚冷等阳虚表现。
单纯用滋阴药物容易滋腻伤胃,用温阳药物又会加重燥热,让人“左右为难”,因此阴阳两虚的人需要阴阳双补。
肉桂苹果茶
苹果1个,肉桂1根,红茶1包,蜂蜜适量。
1、将肉桂加水煮10分钟;
2、苹果切片,和红茶一起倒入锅中煮5分钟;
3、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温阳散寒,滋阴生津。
肉桂能缓解苹果的寒凉,苹果的酸味也能收敛肉桂的温性,让茶方更加温和,暖心又暖胃。
4
气血阴阳皆虚
两虚证可以双补,如果虚证进一步发展,既有阴虚,又有阳虚,既有气虚,又有血虚,该怎么补?
气血阴阳皆虚的人表现为:面色晦暗、心悸失眠、极度乏力,畏寒、燥热都更明显,一点风都吹不得,同时又口干舌燥、手心发烫。
补气补阳?伤阴!滋阴养血?伤阳!气血阴阳一起补?脾胃吸收不了!
这个时候最妥当的方式就是补脾胃,比如摩腹、艾灸足三里、八段锦等。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红枣、枸杞、龙眼、乌鸡肉、猪肝、花生等健脾益胃的食材;脾喜干喜温,要注意少喝冷饮,不然会损伤脾胃。
黄芪猪肚鸡汤
猪肚克,鸡半只,黄芪15克,人参须15克,当归15克,生姜3~4片,精盐适量。
1、将猪肚用面粉、精盐搓洗干净,切片、焯水;
2、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0毫升(约6碗水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健脾益气养血,固表止汗。
复杂的虚证往往有轻重分别,建议辨明根由,最好交给专业的医生,少走弯路,避免越补越虚。
体虚的朋友记得趁着秋冬进补季,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疾病侵体,为自己打造一个元气满满的健康身体~
龙家俊省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