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红楼梦》第48回里,贾赦派自己亲儿子贾琏去强夺石呆子20把旧扇的深层隐写为哪般?
关于《红楼梦》中贾赦抢索旧扇子的这一段故事,是元春原为贾赦之女儿而诱发与贾政之间的生父权之争的一个特别隐写。
其故事与贾政之间的关联,有最显著的类似事件的特征借代:就是贾琏也像宝玉一样,遭到了自己亲父的一顿暴打,最后动弹不得。这就是之所以派去催索的是“贾琏”这张假脸以“类比关联”文学手法的巧用。
贾琏:红楼梦剧照其中的“石呆子”,一是有“书呆子”的谐音,这在江南沿海一带口音中尤为明显;而“石”字又与“右”字,还是形近字。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古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如顺着房屋朝向而言,其右边就是西边。在荣府中,贾赦住在花园中隔断辟出一块地儿去盖的东小院,其弟贾政却是住在正房而紧邻其西,这便是早早在黛玉进京时一段描写的伏笔之用意。其实,《红楼梦》中对贾政的描写,也确实有像呆子一样不善变通不苟言笑的性格,才有“贾政不知家务”等系列之写。
简言之,这个“石呆子”,就是书中的“石头”之父。也就是这一段书中所谓的“二爷”之隐。
(红楼梦剧照:贾赦与贾政)需要回答的最为关键点是,贾赦为什么抢夺旧扇。许多文章只说是他暴戾双贪,连自己的亲姑娘迎春都给变卖赚两银子去挥霍,此当固然。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明写。而更为深刻的暗写,则是争夺元春的生父权,这是从何说起?
由上一问答可知,因为同是自己亲姑娘的元春如今已封妃,眼看其红利将是不可估量的。而在读者心目中,元春却似乎是贾政的女儿无疑。因此,才上演了一番争夺战!才有书中的贾赦放出狠话,不惜一切代价,“要多少银子就给多少”,决心要把那20把旧扇买回来。这便是其事件的时节“今年春天”之隐。
以扇子做引,是因为在江浙一带,扇子与“赦子”在乡音中是谐音的。
上述结论,也可从那扇子上的图案得到印证:
具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您老爷。
其中的——
“湘妃”:就是“很吃香的妃子”;
“棕竹”:就有“宗族"之隐;
(棕竹)“麋鹿”:俗称:“四不像",隐的就是平儿口中的“野杂种”;
“玉竹”:此处的“玉”,就是隐指的所谓上调到凤姐身边爱攀高枝儿的“林红玉”。最终真正影射的却是在贾府当作宝贝送到宫中的“王”之竹,贤德妃贾元妃。
(“玉“的篆体极其像“王”)“古人写画真迹”:就是一些含有仕女之类的真事。
隐的就是在贾府非常吃香的在宫中已封了贤德妃的元春,却是一个既像又不像的西府家族内的非婚生之女。
(仕女图)不知有的读者注意到没有,就是他贾赦抢夺“旧扇”之事件,在后来官方判案时,却悄然变换了概念,这官判,却是由北静王转奏传旨的最高级别。那就是在第回的:
惟有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一款是实,然系玩物,究非强索良民之物所比。
(红楼梦剧照:元妃)之所以相互奋力争夺,都不愿放手,是不是又与上一问的蕉下客中运用“蕉叶复鹿”之典的问答吻合?其间的根本原由,就有“那半路饿不死的人”重八”之隐——重爸,也是旧扇是“二十把”之隐——二室爸,元妃有两个爸,贾赦与贾政,只是有生养之别。
判词竟然把一些原本不值钱的旧物瞬间变成了文物。作者就是用了“以梁换柱”的笔法,去影射元春本是贾政的“龟女”,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宫妃!然而,宫里却没拿她太当个人物,只不过是个玩偶而已!
这就是阅读欣赏《红楼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
这就是“旧扇”到“古扇”的嬗变之循环,却未被有些读者识破,竟都解读成了“古扇”,把一个对贾赦的“俗写”只解读成喜欢古玩的高雅,弱化了作者赋予《红楼梦》更为深处的隐写野趣!
至于那石呆子后来是死是活?
虽据官判说是死了,那是把原来持有旧扇的石呆子雪埋了,因为旧扇已成古扇——身世不明的元春后来已作古,而现实中“石呆子”却依然活着,这才是平儿口中不知石呆子死活与官府判词的不一致的背后之因。
正是像这些个原因,有的学者认为后40回与前80回有出入而否定后40回。
声明:本问答系列,将始终以《红楼梦》回的书中文字为基本线索进行解答,不与明、清时期的任何历史人物事件相勾连。
*文中有部分图片普通下载自网络,如有不妥,一旦知会,即刻删除。
待发:《红楼梦》中的隐写之千问千答(4)
为什么贾娘娘元妃宫薨是年43岁,却说她是“存年”之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