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留青竹刻的发祥地之一,明末清初时,被后世誉为“留青圣手”的张希黄(据传为江阴人,时江阴属常州府管辖)改进和发展了前人的“留青”技艺,开创了“留青阳文”技法,使之如墨分五色般呈现浓淡深浅。
明末张希黄留青竹刻笔筒清末,常州留青竹刻即在国内稳占鳌头,独负盛名;近现代以来,常州留青竹刻名家辈出,精品迭现,形成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现在,常州的留青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享有盛誊。它集书画,雕刻于一体,凭借薄如纸张的竹青和竹肌的不同色彩,创造出朦胧悠远,空旷闲适的艺术意境和情调,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此次,宝艺庄艺术馆主办的“雅竹流芳”竹雕竹刻艺术展有幸邀请到十二位常州中青年竹刻名家携其佳作呈展,他们的作品(以留青竹刻为主),完善了这次展览的品种,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为此,宝艺庄艺术馆特别制作了这一期文章,介绍这十二位常州中青年竹刻名家及作品风采,让观众一览常州竹刻艺术的风姿。
沈华强,艺名竹舟,常州市民盟盟员,年生于江苏武进,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师从著名竹刻家徐秉言学习留青竹刻,并随著名书画家程舎予、许晋初、陆迅等学习国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常州市留青竹刻非遗项目传承人,常州市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特聘教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行业协会理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承人,专业研究现代留青竹刻之发展。
其作品既讲究中国书画的传统笔墨,又凸显现代艺术审美情趣。不板不滞,平中见奇。取诸家之长,但又不拘于某家门派,从而达到气至法备、法为我用的境地。简约、清雅、意幽是其艺术特点。作品多次获全国各类展览大奖。
留青竹刻“山魂”臂搁——沈华强徐博(艺名文博),年生,江苏武进人,民盟盟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常州市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常州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武进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新锐竹刻家代表,多次获得国家工艺美术大奖。
年,徐文博还创立了武进区首个留青竹刻艺术馆——徐文博留青竹刻艺术馆。酷爱留青竹刻的徐文博赏竹为乐,以竹咏志,借竹抒怀,悉心探索留青竹刻的艺术表现。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的精心指导下,开创留青水墨山水之技法,更好的体现了竹刻淡雅清秀的艺术风格,并不断汲取书画、摄影、雕塑等艺术精华,不断滋养艺术情趣,提升扩展胸襟人格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其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作品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留青竹刻“紫藤花开”臂搁——徐文博王志伟,年生,字希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东南大学特聘文学艺术导师,常州旅游商贸学院特聘教授,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常州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常州市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自小便热衷于绘画、雕刻,十一岁时入白士凤先生门下,先生赐艺名:希白。90年创作作品《老者》被王世襄先生带到香港大学讲《中国竹木雕刻》课作为范本,此后参加全国及省级的各大展览获奖无数。作品及专业论著在《中国收藏》、《文物天地》、《三联周刊》、香港《每日早报》等多次发表。近年来,与当代中国画名家多有合作,创作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皆有涉猎;留青技艺上工笔、写意多有继承、发扬及突破,案余又创新制作文房雅玩,遂渐形成细而旷,粗寓拙,刀中笔,筠呈墨,追求竹器文雅高洁的文士趣味。
留青竹刻“广陵散”臂搁——王志伟作品王明盛,年生,江苏武进人,民盟盟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常州牙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东南大学文化艺术导师,江苏省工美行业协会中青年人才专委会副主任,常州民盟武进基层委文化支部主委,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常州新阶层人士联谊会自由职业者分会会长。王明盛自幼酷爱书画,11岁跟常州著名书法家胡一飞、王银法两位先生学书习字。象牙浅刻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先生,长期从事牙刻艺术,钟爱浅刻艺术20年如一日。作品刀法精炼,墨色运用自如,山水灵动飘逸,人物形神兼备,刀法技术全面。把对书画的理解融入浅刻艺术而变得得心应手,还将牙刻技法运用到了竹刻、红木、紫砂等不同材质上,体现了不一样的风格意境,尤其在玉竹上表现出水墨韵味,深受人们好评。年创办“澄怀阁”,成立了自己的浅刻艺术工作室。个人代表作品有《吉祥风》、《十八罗汉图》、《八大翰墨》、《元人应真像》、《王者雄风》等,《佛音今昔》获第二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精品展江苏工艺美术最高奖“迎春花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金奖。
水墨竹刻“荷塘清趣”插屏——王明盛徐风,又名徐枫,竹刻大家徐素白之孙,中国竹工艺大师徐秉言之子,徐氏第三代竹木刻主要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自小受家庭熏陶,秉承家学,专注于竹刻艺术品的研究与创作,使竹刻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在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家传留青竹刻第一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渐被大家认同和熟悉,年后徐枫先后在常州设立了徐氏留青竹刻研究所和徐氏竹木刻博物馆,由博物馆自主独立申报的“常州红木浅刻”项目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徐氏竹木刻博物馆被同步申报为传承项目基地,徐枫被认定为该项目主要传承人。
留青竹刻“山村即景”臂搁——徐枫作品谭文如,年生,常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常州工程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文如竹斋主人,专业从事留青竹刻研究及创作十余年,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奖,多件被海内外收藏家所珍藏,其中年作品“竹禅”被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所收藏,同时免费教学国内外竹刻爱好者数十人,并被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院校邀请开课传授留青竹刻基础知识及创作方法。
留青竹刻“在水一方”臂搁——谭文如留青竹刻“大千笔意”臂搁——谭文如郁毅,年生,江苏常州人,常州印社社员,幼时喜爱书法,篆刻,七十年代末随书法、篆刻老师蒋寿元、周慕谷等学习,篆刻作品参加过省市展出并在全国书法篆刻比赛获奖,年,开始学习留青竹刻,年起经沈华强指点使自己技艺得益匪浅,虽从事留青竹刻时间不长仅十年时间,作品也有了自己的风格艺术特色。
留青竹刻“翠鸟杨柳”臂搁——郁毅邹建华,年生,江苏常州人,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行业协会会员,自幼喜欢工艺美术,后随沈华强学习留青竹刻,用刀洒脱,能深刻理解书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作品简约大方,精益求精,是徐氏竹刻再传弟子。
留青竹刻“高士图”臂搁——邹建华郑建嵘,年出生,江苏常州人,-年在常州市徐秉言刻艺研究所工作学习,年至今在常州市钟楼区西艺坊残疾人创业中心工作,民建会员,支部调研委员,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市钟楼区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钟楼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文化志愿者,钟楼区新联会会员,中级工艺美术师,常州开放大学指尖技艺名师工作室成员,常州市社区教育留青竹刻网络课程老师。
留青竹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郑建嵘周海荣,江苏武进人,江苏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古斋主人,自幼喜爱美术,21岁开始学习竹刻工艺,勤学苦练,对浮雕与立体雕刻都有涉足。他以现代工写的审美情趣表达雕刻的意与境,融入传神的艺术语言,彰显艺术的灵动感,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会上获得大奖。其作品竹刻高士图扇骨于年10月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阴刻百年老竹“荷风”臂搁——周海荣徐雪草,生于年12月,助理工艺美术师,著名竹刻家徐素白之孙。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随伯父徐秉言、徐秉方学习留青竹刻。年起跟随沈华强先生专职学习竹刻并专业在常州艺术职业高等学校授课,为徐氏竹刻第三代传人。现为常州市工艺美术家、行业协会会员,常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大奖。
留青竹刻“太平鸟”臂搁——徐雪草张琪,年生,江苏常州武进人,初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常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武进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师从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徐文博。从小喜爱书画,高中及大学时期学习素描和色彩,年开始接触到留青竹刻,在空余时间就刻苦练习留青竹刻的刀法,在刻的同时也慢慢了解这门技艺的精髓和艺术魅力,对留青竹刻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现在常州徐文博留青竹刻工作室工作。
留青竹刻“漓江山水”臂搁——张琪常州竹刻名家作品展区观众欣赏常州竹刻名家作品他们的每件竹刻作品都蕴含着常州竹刻人的细致,散发出独特的高洁、素净和古雅之美,令人陶醉。他们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将常州竹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