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中药1

银耳白木耳,雪耳,银耳子

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

滋补生津、润肺养胃。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

阴虚体质、肺阴亏虚、咳血、皮肤干燥、大便秘结、慢性咽炎者。

风寒咳嗽者,湿热惹痰者;大便溏稀者;脾虚湿盛者。

与蛤蟆油一起蒸服,治肺肾阴伤、劳嗽咯血。

图片仅供参考

玉竹山姜,芦莉花,连竹,西竹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用于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眩晕、挛痛。

脾胃虚弱、胃阴亏虚、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感冒患者;消化不良者;湿浊中阻者。

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3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

图片仅供参考

天冬天门冬

性寒,味甘、苦:归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咳嗽吐血、肺痿、肺痈者;风寒、腹泻、食少者;内热消渴者;阴虚发热者、肠燥便秘者。

脾胃虚寒和便溏者。

常与熟地、枸杞等同用,治疗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

图片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bdftz.com/afhzz/71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