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是分为阴阳两个部分的。阳气主温煦和推动,阴气主凉润与抑制。只有阴阳协调,我们的胃才能正常工作,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当胃阴虚时,胃阴相对于胃阳来说较弱,导致阳显得多了,继而产生了虚热。
这时候的热不是真有实热,因此不可贸然应用寒凉的药物清热,否则不仅不能补充阴,反而损伤了胃部的阳气,让脾胃更加虚弱。
胃阴虚的主要表现症状:胃脘嘈杂,隐隐灼痛,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闭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胃脘嘈杂: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不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一种病症。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症状,即为嘈杂。嘈杂可出现在胃有实热的实证中,也可出现在胃阴虚有热的虚证中,所以不能仅仅从这一个症状就辨证虚实。
隐隐灼痛:有灼烧感一定是热证了,但是是实热还是虚热呢?如果是非常明显的灼烧感,那就是实热;如果多为隐约感觉灼痛,但又不十分明显,则是虚热。
食欲不振,饥不欲食:胃阴虚时,胃中凉润的部分和胃的津液都有亏虚,此时虽然会觉得饿,但是真的吃又吃不下什么,即饥不欲食。这和阳虚的食欲不振、完全没胃口是有区别的。
干呕呃逆:阴阳失衡后,胃的生理功能出现问题,该降的气降不下去反而上逆,就会出现呃逆。
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少,脉细数:这些症状不是单纯的胃阴虚症状,而是身体阴虚的表现,所以中医一直强调要整体辨证。整体辨证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检查,有对全面的检查结果通盘考虑,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病机。
治疗原则:养阴益胃
给大家介绍几个治疗胃阴虚的常用药,所有的药品在使用前请仔细辨证,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阴虚胃痛胶囊
主要成分:北沙参、自ガ、川子、石知、玉竹、安世草、麦冬。
功效: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方中北沙参、石斛、玉竹、麦冬均为滋阴药,有养阴润燥、益冐生津的功效,既可滋阴又可清虚热。川楝子为理气苭,可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有了这味药,止痛的作用就很明显了。白芍敛阴,同样也有止痛的效果。炙甘草补中。从整体来看,这是最适合胃阴虚有热的药物。
2、养胃舒软胶囊
主要成分: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
功效: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院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少,消瘦等症。
这个方子用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既有滋阴的药,也有补阳的药,阴阳双补。山药、玄参、乌梅、北沙参均可滋阴生津,干姜、菟丝子温中补阳,用在这里是从阳中引阴的思路,因为阴阳互生。黄精补气养阴,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证;陈皮理气化痰;山楂消积导端。
因此,此药以补益为主,适应证也更多,不但可以治疗胃阴虚,牌胃虚弱的人都可以用。
3、参梅养胃颗粒
主要成分:北沙参、山楂、乌梅、红花、蒲公英、丹参、土木香、甘草、白芍、当归等。
功效:养阴和胃。
用于胃痛灼热,嘈杂似饥,ロ咽干燥,大便干结;浅表性胃炎,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种胃部不适症。
乌梅在这个方中为主药。乌梅酸涩性平,善于生津液、止烦渴。在治疗虚热消渴时,常单用煎服(乌梅白糖汤)。因此乌梅与北沙参配搭,治疗胃阴不足、热病伤津很有效。红花、丹参都属活血化瘀药,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在这里加强了止胃痛的功效。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常与白芍配搭治疗血虚腹痛。山楂消积导滞,蒲公英清热解毒,土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4、养阴口香合剂
主要成分:石斛[hú](鲜)、朱砂根、茵陈、龙胆、黄芩、蓝布正、麦冬、天冬、枇杷叶、黄精、生地黄、枳売。
功效:清胃泻火,滋阴生津,行气消积。
用于胃热津亏,阴虚郁热上蒸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咽干口苦,胃灼热痛,肠燥便秘。
方中有大量滋阴生津的药物:石斛、蓝布正、麦冬、天冬、黄精生地黄,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其中蓝布正还常用于治疗虚痨咳嗽,与枇杷叶配伍相用,可止咳平喘、润肺化痰。茵陈清利湿热,与黄芩、枳売同用,可治疗胸闷腹胀、身热倦怠。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常与黄芩配搭治疗目赤肿痛、胁痛口苦。朱砂根则可治疗腹痛。
整个方子以滋阴清热的功效见长,更偏于补益类药物,对于阴虚有热导致的病症均有效,比如阴虚咳嗽、咽干口苦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