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28.html

今时疫情严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会导致一些病人死亡。之前我曾写有一篇《是什么导致了疫病患者死亡?》的文章,谈了如何避免死亡的方法。现再做补充。

病人为什么会死亡?中医认为,胃气衰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话如何理解呢?

一则,何为胃气?

胃气,也指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胃与脾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运化、精气血津液生成和转化、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功能。

胃气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指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二为人体生气赖以充养的源泉。所以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气为生命之本,不管是何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二则,有胃气则生

有人认为,胃气就是饥饿感!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我从临床来观察,不管是轻病还是重病,一定要打开病人的胃气,让病人产生饥饿感,有吃饭的欲望,这是恢复胃气的关键,也是避免死亡的关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主要指胃气的存亡盛衰。

前贤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反之,亦可说:顾护胃气,则人不死。

三则,无胃气则死

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例,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正气很弱,邪气炽盛。此时与其致力于缓解症状,滥用重剂,不如谨慎用药,多顾护胃气。

不管如何,只要能让病人先活着,然后才可能去治病。但是临床上总有人认为,越是病情危重,越要用重剂猛药,如此做法最容易伤损胃气。胃气一败,如何回天?

如何避免在治疗过程中伤损胃气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说:胃气“无论治何疾病,皆宜首先保护,而虚证尤甚。故益阴而远苦寒,益阳宜防泄气,驱风勿过燥散,消暑勿轻通下,泻利勿加消导,其他内外诸病应投药物之中,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这话说得非常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情危重时,即属正虚,此时当汲汲保持胃气,当忌用苦寒、泄气、燥散、通下、消导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皆有伤胃之弊端。

今时不少人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看成是热证,见热就要清热,用一些苦寒攻伐之药。却不知,苦寒散伐则伤胃,若不得不用,建议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否则,欲速则不达,反伤胃气,导致疾病加重。而且,当中病即止,以免正虚邪陷,一症未愈,他症又起。

四则,我的养胃气方法

我临床用药非常重视顾护胃气。除了辨证用方之外,在还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养胃:

其一,经常在处方中配上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些中药来养胃;

其二,我重视用粮食来治病,我认为粮食得天地五行之正气,既可纠正人体五行之偏,又可养胃气,且药力平和,疗效稳定。比如,我常在处方用大米、薏米、黑芝麻、白扁豆、黄豆、糯米、高粱米、黑豆、山药等等,这些既是食物,也是中药,既能养胃,也能治病;

其三,我治重症往往先养胃气,比如肿瘤晚期患者,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重视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药方,虽然看上去好像不能治肿瘤,但患者服后反而有好转;

其四,服药后我常嘱咐病人喝热米粥,目的是缓和药力,兼养胃气,使人周身微微汗出,还能提高疗效;

其五,胃属土,甘味入土。适当用甘味药有养胃之功。比如,党参、山药、白术、甘草、石斛、玉竹、白糖、冰糖等。

注意,大补并不一定是养胃气的。若胃气太虚,可能虚不受补,反而会越补越滞,越补越虚。所以说,大寒大散伤胃,大补亦非所宜。总需根据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病人胃气得养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病人胃口大开,能吃饭,而且吃得香;

其二,病人体力恢复;

其三,病人面色红润起来;

其四,病人不腹泻;

其五,病人体重开始增加;

其五,病人腹部从凹陷状态慢慢缓解;

其六,舌脉亦有变化,或苔厚消去,或无苔而开始有苔,脉象则变缓变有力,等等。

总之,生命离不开胃气,胃气是生命的根本。无论是治疗小病、大病、重病还是疫病,不管用何种治疗手段,是中医的还是西医的,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当以顾护胃气为原则。“人以胃气为本”,只要胃气不败,生命之火就不会熄灭。(董洪涛)

#开运豪礼#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chunbdftz.com/afhzp/921.html

冀ICP备2021021477号-17

当前时间: